1)第048章:工农业矛盾_抗日之无敌系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神州老百姓长期的生活,都是工业产品不足的状态。可是突然之间,工业商品突然丰富了起来,而且价格还很便宜,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。

  苏阳给老百姓发个100块钱只是意思一下,这些工厂的设备、建设都没花钱,成本可谓极低,这点商品还是发放得起的。

  同时这些工厂,接下来也能产生盈利。

  至于市场饱和了也不要紧,反正能供应老百姓所需就行。

  苏阳搞的这个经济模式很简单,那就战时经济模式,即安排百姓进行军工生产、工程建设、商品生产,然后给工钱。

  根据地把基本生活物资满足供应,就算是所有基本需求都满足了,老百姓通过劳动手上攒了一大笔钱也不要紧,可以盖房子给老百姓住,到时候老百姓手上的钱就有地方花了。而粮食等暂时紧缺物资,则暂时用粮票制度进行供应。

  在这种战时经济模式下,轻工业产品不搞花板子,也不生产奢侈品级别的工业商品,只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所需的工业商品,但价格又比较便宜。

  相当于根据地只有两种生产建设活动,一种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产建设,一种是满足战争需求的生产建设。其他的玩意,在战争面前一律砍掉,最大效率的利用劳动力资源投入战争。

  这种战时经济模式,西方国家也经常用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鹰酱,参战之后迅速把国内的许多消费都限制了,所有工厂、劳动力动员起来参与战争。

  但苏阳搞的这个战时经济模式,又有点不一样。那就是对消费的限制,又没有西方国家的战时模式限制得那么死。因为苏阳还需要通过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来获得积分。

  这个体系迅速运转了起来,一堆工厂开始开工。

  不过这个时候苏阳发现,他需要很多工人,但和现在的农业模式貌似又是冲突的。

  如今根据地的农业模式还是小农生产模式,基本上都是农业人口。那么发展工业,就必须从农业人口当中抽调劳动力成为职业工人,那么小农生产模式就无法持续下去了。

  这是苏阳之前没想到的情况,或者说是对系统这个变数,没有充分的进行考虑,还在全方位的借鉴原时空的神州的发展经验。

  但现在矛盾出现了,苏阳因为有了系统,直接跳过了神州人口暴涨的阶段,在抗战时期就有能力建设大量工厂了。这个时代的神州只有4亿人口,这点人口在苏阳眼里实在不算什么,而且东三省长百山地区的人口就更少了。

  随着苏阳搞出来的这些工厂、工程队开出了一个月1200元的工资,一大堆的农户都签约成了长期职工,一群地主乡绅就找上门来了。

  “委员长,人都去工厂和工程队了,那我们的地还怎么种?”

  “就是啊!没人种地都得饿死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