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八十九章 士族之患(上)_三国之重整汉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按照道理来说,李严又怎么会犯下这种错误,刘琮自己推断出来的结果只有一个,那就是李严长年累月的镇守永安江州,远远的脱离了中枢核心多年,有很多人都是不服气李严到汉中执掌大局的命令。

  而李严恰恰又是临时到达汉中,根本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己的威信,导致下面的很多人对于李严都是貌合神离,汉中在李严的主持之下已经是失控了,而很多人都不服气李严的情况下,李严就对中间的很多环节掌控不了。

  这里面,可能是阴谋,也有可能是被小鬼算计,但不管怎么说,李严当时是百口莫辩,为什么百口莫辩,因为李严深知,没有配好好北伐,自己身为如此重要的大臣未能做好分内之事,怎么都是失职。

  所以李严并没有怨恨诸葛亮,直到诸葛亮死后,李严失声痛哭,不久郁郁而终,因为只有作为同样是辅政大臣的诸葛亮才知道李严的才能,诸葛亮死后,自己再也没有起复的机会了。

  而诸葛亮也不会让李严起复的,因为自古以来,主幼臣强的情况之下,立下两位以上的大臣辅佐,必定是一山不容二虎。

  刘琮念及此处,也是暗暗在思量,自己将来若是身为人主该如何处理,当然也不必太过杞人忧天,毕竟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人都是才干的人,为什么会闹到最后有些不愉快,就是因为蜀汉的刘禅实在是太小了,需要权臣,只需要一个声音。

  而李严,挡道了!

  刘琮惋惜的同时,对李严加以赞赏,而李严提出的五策已经是日后晋升的敲门砖了,李严继续说道:“这五策当中,其他三条都是表面功夫,暂且不提,安抚倚仗文聘将军和团结士族是万分重要的。”

  “而文聘将军素来以忠义著称,只要主公不愿意降曹,文聘将军应该没有问题,最重要的恰恰就是第五策,勿与士族相争。”

  这是一个牵扯很深的话题,刘琮忍不住便是问道:“此言何意?又当如何处置?”

  “荆州士族,都是本地豪强,不少都担任了官职,而这些官员基本全都是荆州本地人,一旦和曹操开战,他们满脑子都是一旦开战家族利益肯定会受损失,家人们也会性命堪忧,曹操如果取胜,他们绝不会有好下场可。”

  “即使主公侥幸获胜,主公且想一想,他们已经是太守,别驾,并不是指的谁,属下是说他们已经稳定下来,即便您获胜,他们的官职也升不到哪里去,因为主公自己始终就是一个州刺史,最多是州牧而已。”

  “而曹操,已经坐拥青、幽、并、冀、兖、徐、豫七州之地以及司隶、九江郡和部分南阳郡,实力雄厚,且曹操担任大司空,权力很大,投降,反而可以封侯,拜相保全家族利益,至于荆州姓刘还是姓曹,又与他们有何干?”

  “所以主公决定与曹一战之时,这些士族必然会跳出来反对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