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_汉武挥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将关中各地的大量山民迁移出丘陵山地,官府虽让他们用极低的价格佃租官田,但更是鼓励他们进入不断兴建的各式作坊务工。

  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,身为天子的刘彻并未着手处理历朝历代最为头疼的土地兼并问题,世家大族占有大片农田,对农业社会自然是巨大隐患,但对工业社会却未必如此。

  只要朝廷维持住粮食价格,并保证足够的工作岗位和务工百姓的基本待遇,避免形成欧洲工业化初期那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,则可暂缓处理土地兼并问题,以此变相释放劳动力,推进百姓从务农到务工的转变过程。

 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,是好是坏,全看是否能掌控好个中分寸,也就是所谓的“度”。

  朝廷没有强制迁移,但大多山民还是响应了号召,纷纷迁往地势平坦之处聚居,除了太上皇和皇帝在民间拥有极高威望外,更因官府给的条件着实优厚。

  非但让他们佃租官田,更允诺六七月间会免费提供大量的麦种和农具,且还动用大批奴隶和钱财协助他们用黏浆土修筑屋舍。

  黏浆土经过武威城和西宁城的修建,已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,并进行了不小改进,虽还远不如后世的水泥坚固,但胜在制取便利,成本低,用来修筑民居颇是划算。

  因此刘彻索性命各地官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,大力推广黏浆土的使用,可烧制成砖瓦,也可直接浇灌夯实成墙壁,既省时省力,又节约大量的木材,避免大量砍伐林木。

  大汉百姓是很淳朴的,所求并不多,住者有其屋,耕者有其田,食可饱腹,衣可暖身,便是足矣。

  朝廷为灾后重建投入了百亿巨资,相当于国库的岁入,自然是赀财充裕,对百姓着实大方得紧。

  不少没受到天灾太大波及的老百姓反是因祸得福,有官府出钱出奴隶协助他们翻修乃至新建屋舍,免费获得麦种和农具,各处乡里还有不少粥棚可去蹭饭吃,这般算下来,其实是赚大了。

  此番天灾,朝廷从防灾,救灾到灾后重建皆全力以赴,为百姓考虑周全,自是深得民心。

  朝堂重臣乃至各郡县的官吏都刷足了好感度,关中百姓皆是交口称颂,对朝廷感念在心。

  皇帝刘彻在关中各郡县的威望更是扶摇直上,真正获得了百姓的由衷崇敬,而非仅是作为太上皇刘启的继承者,受到百姓爱屋及乌的爱戴。

  在皇室实业的领头下,田氏商团,联合制衣乃至清河百货亦是出钱出力,救助灾民。

  阿娇成立长秋基金后,在刘彻的建议下,用大笔善款购买从这四大商团购买大批货物,以长秋基金的名义运到各郡县分发给百姓。至于某些高单价货品,则由清河百货代为降价出售给确有需求的百姓。

  四大商团虽没敢向阿娇要高价,但因数量颇大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