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十八章 似乎是某种惯例_厂公请就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阿朱也觉得与宋歌心有灵犀,大概能明白他在想什么。

  相处了半年,已经了解他的秉性,说要赚很多钱的意思,不可能是“我要为自己赚很多钱。”

  哥哥不是赤裸裸贪财的人。

  她感觉在宋歌眼里看到了某种担当。

  “我相信哥哥只要愿意去做某件事,就一定会成功。”

  很普通的鸡汤鼓励,不过阿朱说得很诚恳,而且带着感动。

  她甚至下意识伸出了手想挽住宋歌胳膊,但很快缩了回去,还有些不好意思。

  宋歌的确出于担当,不过不是源自情爱,而是落后的价值观。

  就像父亲曾经说过:“好男儿马革裹尸,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就不是我儿子!”

  没出息儿子都当不成,没本事凭什么给人当大哥?

  宋歌也相信只要豁出去,百二秦关终属楚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
  不就拍戏么,又不是掉脑袋的事。

  这不是他第一次立志建功立业。

  在宋歌的记忆中也就是几年前,他不满足于凭祖荫以及从小与皇上建立的私谊而在锦衣卫里混日子,主动申请监军松亭关。

  当时许多人从军是为了赚钱,他是为了功名。

  只要足够能打,命也够硬,与鞑靼铁骑作战是当时既赚钱又升官的好买卖。

  明军以首级论军功,而且明码标价。

  首级榜上第一等是鞑靼铁骑,第二等是关外女真、西番苗蛮,第三等是境内反贼和倭寇。

  一等五十两,二等三十两,三等只有三两。

  差距很大,剿寇显然没多大意思,而首级在边关是高价值硬通货。

  宋歌不在乎钱,冲着功名去的。

  朝廷赏格,鞑靼首级一颗五十两,不过如果只收二十两的话,就可以官升一级。

  听起来很像如今一些电脑游戏的兑换机制。

  这个升官一级可不是品级,而是军中衔级,越往后升一级需要的首级越多。

  三年间宋歌不但是锦衣卫监军,也参加一线战斗,凭军功升至游击将军,用了五十八颗人头。

  五十八颗与古代某些大将比起来微不足道,但在明军里算非常多。

  蒙古铁骑价格高不是没道理的,真的很难搞。

  明军与鞑靼虽然定期冲突,然而经常在一场几千人的混战过后,战果少得可怜。

  即便战胜,所能斩获的首级或是俘虏的人数,往往屈指可数。

  最离谱的是应州之战,双方投入兵力合计十万,最终明军只搞到首级十六颗。

  这的确离谱,毕竟是御驾亲征的大捷,不是大败而回,怎么会这么少?

  这十六颗里,还有皇上亲手砍的一颗。

  宋歌看到网上有人质疑,这是清人编撰史书时故意抹黑大明。

  然而还真不是,当时情况就是这样。

  虽然明军给的赏格很高,但架不住人家那边给出的更高。

  按照蒙元法律,如果一名战士在战场上将同伴救下来,那么按照草原习俗,被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