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十一章:侨汇券_大时代1977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很眼热:“诶,他这是什么票?我怎么没有?”

  女营业员就很头痛,不得不耐心解释:“同志,是这样的,凡是从境外汇入外币,折合人民币100元的,可以凭侨汇券增加供应粮食6公斤、食油1公斤、白糖2斤、鲜肉2斤、棉布10尺。”

  大姐这才懂了,说道:“这不和粮票一样吗?”

  “咋能一样?”

  旁边有人看不下去了,看着林晓光的眼神中满是嫉妒:“人家拿着侨汇券,可以去侨汇商店买特供,侨汇商店和特供你知道吗?你拿着钱和票,人家都不给你买。”

  这年头,持有侨汇券的人隐隐具有优越感,因为能买到别人买不到的特供商品。

  所以,便引起旁人的羡慕乃至嫉妒。

  林晓光待不下去了,拿到钱和侨汇券,收拾好书包,跟女营业员说声谢谢,转身就走。

  他在市区取钱,回圆明园坐公交车,只有32路这一条线。

  回学校的路上,他仔细算了下账。

  算上前四次的稿费,花出去不到一千,还剩八千,加上现在手里的一万五,总计两万三,钱就这么点。

  老爸给的粮票吃光了,此外还剩一部分黑市换的。

  最后,就是侨汇券,这东西他之前有九千,留下八千,剩下一千去黑市全给换了,换成钱、全国和北平的粮票肉票,眼下票据根本不愁,还剩总计两万三的侨汇券更是不缺。

  愁的还是钱。

  回到学校后,他先回寝室,把钱藏好。

  学校已经放假,手里有钱买车票的学生已经回家了,没钱的还在宿舍待着,404宿舍4个人,唯独钱胜利没钱回去,林晓光借他车票钱,买到票后现在也回了。

  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宿舍,因为等这笔钱。

  藏好钱后,他叫上住在隔壁宿舍楼的蒋学文,背着装有侨汇券的书包出门。

  蒋学文是北平人,放假了也没回去,一直待在学校。

  他俩又坐公交去和平门。

  下了车,蒋学文还稀里糊涂的:“你来这干嘛?”

  “来黑市,当然是换东西。”林晓光走进小巷子,一手抓着包,不时打量四周,神态放松到极点,显然不是第一次来。

  蒋学文很不解:“你来黑市,叫我干嘛?”

  “我胆小,找个人壮胆。”林晓光嘿嘿一笑。

  他第一次来这里,之前都是在动物园那一块的黑市,分几次把一千块的侨汇券换了,不过这一次不行,因为数量多金额大,必须去大黑市。

  和平门这一块的黑市挺大。

  他这辈子虽然第一次来,但上辈子来过几次,并不陌生,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怕的,只是以防万一,才叫蒋学文这个老北平过来。

  蒋学文一听,有些无奈,但事已至此,只好跟上。

  林晓光边打量边走,巷子里人不少,路过一些人才停下,问一声:“侨汇券,两百,要不要?”

  有说要的,便开始低声谈价钱。

  一般而言,黑市买卖,东西紧俏,就比较贵。

  像他在银行取汇款的时候,人民币和侨汇券等额,但因为侨汇券这东西紧俏,自然而然价格上涨,黑市价格更高,大抵在一兑一的基础上,再加以三到五成。

  见有人拿出紧俏的侨汇券,那人当即说要。

  两个人一番讨价还价,最后以四成的价格成交,也就是说,两百侨汇券,林晓光换到两百八十块。

  做完这人的生意,林晓光再换人。

  如此,终于在天黑前,把两万侨汇券换出去,换到两万八千人民币,装了满满一书包,零的整的都有。

  直到结束,他才长舒一口气。

  “林晓光,你干嘛了?这么多券?”蒋学文吃惊不已,瞪着他,小声问。

  “我说我家有亲戚是华侨,在香港赚大钱,你信吗?”林晓光背着书包,外松内紧,漫不经心走着。

  蒋学文脸上写满了不信。

  “我除了相信还能干嘛?没有华侨,难不成你抢了银行?”

  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