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十六章:严东明来信_大时代1977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北大荒》、《北方那个吹》。

  每一期,他都要写这么三五千字,不算多忙,就是有时候会串线。

  这些连载的小说,连载大半年,也有一些固定的粉丝,每一期发行后,也会给作者写信过来,但因为作者没有留具体地址,就寄给编委会,弄得他们不得不找人和读者交流。

  这几部小说每期的连载写完,林晓光就开始忙自己手头的事,比如继续抄《英雄志》。

  买完四合院后,他手里只有不到六千块,侨汇券不到三千,这钱能干个屁呀,要是想做点事,或者继续买四合院,还得疯狂赚钱。

  于是,他便笔耕不辍码字。

  春雨过后,天气逐渐暖和起来,时不时的,开始下牛毛细雨。

  进入三月,校外校内迎接三八妇女节时,林晓光收到老家来信。

  信件由邮递员派送到各地点,《青年文摘》编委会经常会收到来信,邮递员大叔对他们不是一般熟,二八大杠直接骑到编委会,放下东西就走。

  “总编,你老家的信。”

  林晓芸在旁边忙着,听到后登时放下东西过来,催促道:“快打开,看说了啥?”

  林晓光见信封寄信人写着严东明,也颇感好奇,不知道村里正在进行的砖瓦厂和养猪场,现在发展到哪种地步了。

  拆开信件,他开始看起来,林晓芸趴一旁也盯着看。

  信上,前面说了些问候和关心的话,然后说了说他家和林家的事,之后,便提到给孩子取名,叫严雨菲,看到这,林晓光笑了。

  后面就说起正事。

  “包产到组后,大家积极性很高,养猪场进展良好,大队和组员都凑了一点钱,不过差的还多,还是你爷爷给了一笔钱,说是借得,卖了猪,将来要还。”

  老头子也是,分明就是刀子嘴豆腐心,要真不关心村里,哪里会掏钱?

  “拿到钱后,我们搭了猪圈,分成十二个,土石结构,不费钱,弄完这个,我找县里养猪场,买了二十来只猪崽子,先一起养,差不多可以分栏了,再每个猪圈分两个,一个生产组看护一个猪圈,这样也算公平。”

  看到这,林晓芸有些惊奇:“什么时候大队要养猪了?以前可从来都没有过?”

  “别说话,继续看。”

  “猪崽子好好的,一个没病,养猪场的事,算是走上正轨,今年就养这二十来个,赶冬天把猪卖了,再扩大规模。”

  林晓光就挺赞同,继续往下看。

  “砖瓦厂钱不够,我去银行贷款,不过银行的人说要研究研究,另一个问题就是,现在都开春了,马上忙起来了,地里的农活都要干,这砖瓦厂,到时候干活的人可能不多,秋收时还可能要停工。”

  他仔细看完信件,埋头深思起来。

  贷款的问题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这年头基本上不会有农民去贷款,可银行是有放贷任务的,但是对农村放贷,银行的人顽固一点,就不大会通过。

  这一点,他也无能为力,除非严东明找关系,找硬关系,比如李季成。

  至于停工的问题,若是销售量一般,十几个人可以维持,停工也无所谓,要是销售比较火爆,那停一天可就是损失一天的钱,地里才能赚多少?哪能比得上砖瓦厂,到那时,非得购置一些小型农机不可。

  思考着,他便给严东明回信,提出建议。

  “你什么时候,跟东明哥蹿腾起大队的事情来了?”林晓芸等他写完,才追问。

  “就许你们政经系的做调研,不许我们人文系的关心群众疾苦?话说,前些天,你们去肖家村调研,情况怎么样?”林晓光撇开话题。

  “农村收入低啊,不少家里上学的孩子,都交不起学费伙食费了。”林晓芸叹口气。

  这时,郭红兵跑进来,气喘吁吁,说道:“小光哥,你要的机器,有消息了。”

  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