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一十五回 修道养生_至尊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思伤脾”,即思虑过度,脾气郁结,久则伤正,运化失常,出现食少纳呆、消化不良等症,人常会变得面黄肌瘦,高兴过度也一样。

  了解到情志过及的危害,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调摄心理,不以得到而喜,不以失去而悲,保持心情平和,可以预防疾病的生,正所谓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

  夜不归认为丘山真人不一定是合格的修行者,但一定是一位合格的师尊。

  他懂的东西很多,不仅教会了他修道养生,还传授了道门修炼的九大宗旨,这可是密不外传的修行秘密!

  这修行秘密一告诉夜不归后,便成了丘山真人留给他的最后遗产。

  丘山真人说先只要先证得长生,才能充分保障个人的修练,使人生更加圆满,把有限生命溶化到无尽的宇宙里边。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长生久视最高境界。

  那么如何清静?如何把贪欲去除?达至修道成真?

  只要遵循道家修炼的九大宗旨,能认真的修、认真的行,就能得到仙果。

  九大宗旨为:

  一、修道养德,内功外行。

  养德,外在修持。内功,内在修炼,是心性。

  太上老君曾说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这一点是让人行善积德,在修行过程当中,“积德成仙”。

  不是说从自己内修就能成仙,那么内在修炼及外在功德做多做大也可成仙。

  “圣者无常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,善者我善之,不善者我也善之。信者我信之,不信者我也信之。”这是说明人们外在的行功,这人好,对他亦好,这人不好,对他也是好的,不管有信与否,都要有信于他。这是人们外在的行持。

  人们外在的行持,要讲的是:不要执着于我行善积德,那是执着心又起了念,本身“贪”字没去掉,人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就起了念,就是想执着去做好事。

  行善是要抱着无心的状态去做,就是在行持在修持,要成仙必须行一千三百大善,执着做好事,那就是念。

  若是无念是无心的去做,只要本身能够做到,要善心,就行了。

  就是从日常生活当中,要一点一滴的去把它当成习惯,人们就在这规矩里边走,始中是在行善。这才是外功,修行和外功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。

  “性命双修”,那就是内外兼修。修练性功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行和崇高的道德行为,同样的也会带来对人们修行功夫精进。如果人们一直这样修,天天做善事,在不知不觉中,人们的内功外功每天就会在精进。

  反之,如果说德行不足则与道无缘,内功修的再好,没有外在的德行,也是不行的。

  修道不分贫贱富贵,不是有钱有权就能修成,无钱无权就修不成,道法面前是人人平等的。

  修道者不是说权贵者来了,就离开宫观去迎接他,贫穷人来了,就高高在上,这些都不行,要一视同仁。

  道门有一句话是“道不外传“。

  传道一切都是缘分,巨富不卖道,街头送予人,这是送有缘人,否则有钱也不行。

  在修行过程当中有一句话“三千功满八百行”,欲成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。二、道无经不传,师无经不明。

  道门是以道、经、师为三宝,因为道才立经,因经而载道,既载道又明道。

  若不看,不明白,是不入道的,修行好了,方才入大道。

  大道无欲就是太上老君讲的“常无欲以观其妙”,无欲者静,真心清静道为宗。

  人无欲无念,接下来开智慧,方可参悟大道,主要是自修。

  经,是指诵悟先辈留下的精华,印证其修,人们自己修了然后印证先辈留下的东西,和先辈讲的一样不一样,这是经。。

  师,就是师传,所谓说师传是要师尊指名道要,徒弟读了经悟不开,这些经是师尊曾经读过修练过,然后不明白去请问他,他跟你讲他自己的心得体会,他有体悟过才行,刚开始入门的时候,一定要师尊告诉你才行,否则人家问你道你讲不上来。

  这师是指修行过练过包括经文、科仪,包括道门最高境界、金丹大法都在里边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