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章 制硝_风雨大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学性质,对这不陌生。在用盐土制盐的过程中,最开始的步骤出来的是碱碳酸钠,和一部分火硝硝酸钾。对他们进行精制,可以分离两者,这个年代的技术已很成熟。最后对盐进行精制,出来的就是芒硝硫酸钠。各地盐碱土的成分不同,得到这三种副产物的比例也有差别。并州这里,副产物最多的就是芒硝和火硝,碱与亳州相比又少一些。

  其实历史上河东这一带土盐生产一直没有断绝,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,火硝的重要性越来越高。以至于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,盐成了火硝的副产品,当时产量非常巨大。杜中宵并不知道这段历史,不过他已经认识到了河东路土盐的价值,不在盐本身,而在于其副产品。特别是河东路还产硫磺,生产火药的条件比亳州好多了,甚至此时宋对契丹的禁榷名单上,都有火硝和硫磺。

  傅瑞觉得好奇,带着几个人力,出去对收集来的芒硝进行精制。此时成分已经比较单一,经过几次过滤与结晶,便就得到了合用的产物。只是色白微带黄色,与雪花相去甚远。

  杜中宵看过,用个布包包了,拿了来到官厅。

  把布包打开来,让冯原几人看了里面的芒硝,杜中宵道:“如何?这便是从土盐中制出来的,用来鞣皮最好。此物沿边禁榷,契丹那边并不多见。当然最重要的是那里缺少匠人,又熟制皮革,还是要靠我们汉人才行。你们不管贩来多少皮毛,我这里都可以招收匠人,鞣制完成。”

  冯原接布包在手,与其他两人传看,还捻了一点在口里尝了,连连点头:“果然是芒硝。”

  杜中宵微笑不语,芒硝跟许多类似的化合物都微涩发咸,哪里能够尝出来?

  见杜中宵不大功夫便就制出了许多,冯原心中大定,口中道:“官人这里既能制硝,便可广招熟手匠人,把这生意做起来。其实河东一带,不只是城里,就是乡下也有制皮好手,匠人并不稀缺。难的是有人建场置业,把这生意做大。”

  杜中宵道:“此事不难。只要会这手艺的人多,就是摊派差役,我也会把找到足够人手。缺的是你们贩来足够皮毛,待熟制好了,再卖到外地去。”

  冯原笑道:“熟制了的皮子,不只是可卖往中原,还可卖往北地。官人不知道,那些契丹的游牧人家,为防严寒,穿的都是生皮制的皮袄,既硬不舒服,又易损坏。有了熟皮,谁会去穿生皮?”

  用硝鞣制皮子其实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手艺,不过这个年代,掌握的人还是有限。特别是中原地区没有穿皮草的习惯,技术发展缓慢。而塞外地区,匠人稀少,不具备产业化的条件。

  见到了实物,冯原再不怀疑,对杜中宵道:“既然制硝不难,那我船上的皮毛,便就在本地全部鞣制成熟皮。待我们用过了饭,与官人一起去找熟手工匠,看看好不好做。”

  杜中宵自无异议。河东地广人稀,不说养羊的人家多,就是山间的猎户也为数不少,能够鞣制皮子的人不缺。生皮鞣熟不过几天时间,并不如何麻烦。

  正在杜中宵与冯原三人说得热烈的时候,傅瑞带了一包盐进来,对杜中宵道:“签判快看,我们精制过的盐洁白如雪,不比南边的解盐差了。似这种品相,在城里也不难卖。场里的盐若是全精制一遍,不定能够卖出去呢。以前土盐难卖,还是品质太过低劣,价钱又高。”

  杜中宵看了看精制后的细盐,点了点头。其实河东这里的土盐存在是有其道理的,虽然是从土里刮淋制成,精制后杂质却不多。在盐的成本运输占大头的时候,价格是有竞争力的。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